楼主
科学课教学的“六”法
科学课教学的“六”法 2008年10月14日
乐于动脑和动手,就是乐于思维和思考,只有学生乐于动脑和动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等特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下面就来谈谈几种能够调动小学生乐于动脑和动手的教学方法,介绍给同行们。
一、 激将法
激将法是教者根据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故意用反语去刺激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在讲《动物怎样保护自己》这一课时,先用投影或标本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陌生动物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之后,然后让学生联系我们周围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动物,说说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为了调动部分性格较强的学生乐于思考的积极性,可说:“能生存下来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去想就能说出几种动物是如何来保护自己的。有几位同学虽然平时学习很好,但是今天不肯动脑,还不如学习一般的同学,到现在为止这些同学还没有说出一种动物来……”那几位没有发言的同学受到刺激就立刻眉头紧锁,一会儿,一个说蝈蝈用绿色保护自己;一个说河螺用自己的外壳保护自己。使用“激将法”以不伤学生为前提,把“激将”当作变相的“鼓励”。
二、 想象法
想象就是在人脑中利用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指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是所以的自然事物都可以之间观察到的,即使采用挂图、模型、实验等直接观察到的教具,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里的自然事物的情况,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借助于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自然事物。想象法就是教者利用想象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主动认识自然事物的方法。如在讲《地球的引力》这一课时,地球的吸引力是一种摸不到、看不到、体验不到的强大无比的神秘的力,让学生认识、理解它是有一定的难度,如用想象去理解:地球好比一个硕大的球形磁体,地球的吸引力如同强大的磁力,地球周围的人和其它物体如同一块小铁块,在磁力的吸引下,它们仅仅贴在地球周围的表面上,人和其它物体不用担心会掉到空中去。这样,学生对地球引力的认识就减少了难度,同时苹果落地、物体有重量等不解之迷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 悬念法
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停留在表象上,但他们求知欲望盛,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学习和努力又能揭开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向理性认识发展。如在讲《浮力》一课时,首先用悬念法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出示一个一头封口一头敞口,直径大于乒乓球长约30cm的玻璃直筒立在桌面上,里面装上乒乓球。问同学们:“不准把玻璃直筒倒过来,不准用铁丝钩,不准把玻璃直筒打碎,看谁能想出办法把乒乓球取出来?”同学们跃跃欲试,加紧思考。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后,在教者的引导下,同学们统一了认识,教师水到渠成、顺手牵羊,靠水的浮力顺利完成了这个实验。
四、 质疑法
常言说:无疑不思,有疑则思。质疑法就是以疑促思的方法。如在讲《什么力使苹果落
地》上时,首先给学生讲科学家牛顿的故事,讲牛顿对周围的自然事物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脑筋,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后,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物体由静止变运动,由运动变静止,均需施加外力”,对学生提问:①树上的苹果落下来,由静止变运动,受到什么力的作用?②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飞到天空中?同学们都踊跃地思考起来。
五、 变式法
变式法就是教者依据学生新异感强的心理,通过精心设计出的多种多样的题式启发、诱导学生从许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水的循环》这一课时,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的热、大气浮力、风力、地球的引力使水在地球上日夜不停的循环着。讲完新课,可以设计变式题:
①填空:水在地球上不停地循环是受到太阳的热、大气()、()力、地球()的作用。
②判断对错,并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地势高低和地球引力使水在地球上日夜不停的循环着。
③选择正确答案:A、太阳的热和地球的引力。B、受季风的影响。C、地球是圆形之故。
④在卡片里找答案。
⑤用箭头画答案。
⑥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循环的道理。
……
由于思维训练变式,学生的动脑积极性很高。
六、 比赛法
小学生富有力争上游、不甘示弱的精神,依据他们这种心理,多用竞赛形式激发他们动脑效果也不错。比赛分口答和笔答两种:口答有观察比赛说理,实验比赛说理和制作比赛说理;笔答有课堂测验赛、单元考核赛和期末整体赛等。竞赛名堂有“夺红旗”、“争冠军”、“带红花”等,总的目的就是以赛促思、以赛促想,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乐于动脑、努力思考的好习惯。
贴子相关图片:
1楼
好象比较适合小学生
2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错的选择!
共有回复2篇 1